2017年1月21日 星期六
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
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
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
開墾紀實-3
包下這次工程的師傅姓宇,我們都叫他宇師傅。
只要一講到天王星,就知道是做螢火蟲復育的鐵工宇師傅了。
當初三家鐵工估價,從500萬到200萬都有,宇師傅知道我們要做的事情,
便鼎力相助,知道我們籌錢辛苦,便當「自己」的事情在做。
清空後往下打地基
開始灌漿作業
原本設定採用干欄式建築,不整地,維持原樣養家禽,
但宇師傅提出安全性考量,擔憂地質太過鬆軟,土地容易鬆動,
主體建築容易不穩,為防危險便建議還是鋪上水泥。
完成三層樓骨架
準備進行樓層板灌漿作業
9/27鋼構部分完成,以上即是像大家借貸所需花費的地方,
接下來尚有平面水泥地,也還在籌措資金。
預計10/13工作小隊進入,利用舊門窗、回收木材搭起牆面,
也需要以下物資
1.淘汰的水泥板模、棧板、模板
2.各種材質之柱狀物、平面板材
3.重覆有數量之各種廢棄物
(輪胎、鋼圈、車殼、樹幹/管、水泥磚、石板…)
4.10呎貨櫃或廢棄貨車廂
以下二手閒置機器設備
水泥攪拌器(土牛)
搬運車(農機車及一般小貨車)
鏈鋸機、割草機、中耕機、迷你挖土機等
願意借用或賣,請和我們聯絡!
樓層預留:多功能懸吊鋼絲
整備所需工具
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
開墾紀實-1
九年前,先後到太平、大坑等山區踏查過,
原先相中日月潭邊(文武廟旁)的一塊斜坡,
因唯一通道是長達365階的樓梯,怕搬運建材不易,便放棄。
朋友轉而介紹另一塊位於桃米社區中,
一旁有紙寮坑溪流經的荒廢水稻田,
山坳中有微風吹過,並且小溪即是附近村落取水來源,
先前已有開墾過痕跡,自然不擔心計畫是否對原先環境有很大的影響。
剛買下土地時所做的簡單儀式。
花了幾天時間除掉比人還高的草。

備要蓋這座全人類共享的自主基地,
從好久以前就開始蒐集拆除房屋時將被丟棄的廢料,
或者直接拜託工地讓我們自己做拆除的工作,
到現在也是一樣,有時候靠自己談或者仰賴他人介紹,
城市中舊眷村、樣品屋、接待中心何其多,
沒有受到妥善照顧就要被拆除。
雖現在只能盡量讓資源能夠被利用,但等我們壯大,
讓所有人都有共同要保護的意識,
就能想辦法讓所有停擺廢棄的空間動起來。
初期也因為工具等資源不足,用人力拖拉的方式,
將蒐集十幾年累積下來的廢料載進基地,開始搭設臨時工寮。
工寮與小屋完成。
因艸田空間平時就有接待沙發客,
有時遇上沙發客碰巧有一段的空閒時間,
便抓進桃米一起做些零星工作,
國際性的推展與資訊流通,也是靠他們!
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
訂閱:
意見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