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

開墾紀實-1



九年前,先後到太平、大坑等山區踏查過,
原先相中日月潭邊(文武廟旁)的一塊斜坡,
因唯一通道是長達365階的樓梯,怕搬運建材不易,便放棄。

朋友轉而介紹另一塊位於桃米社區中,
一旁有紙寮坑溪流經的荒廢水稻田,
山坳中有微風吹過,並且小溪即是附近村落取水來源,
先前已有開墾過痕跡,自然不擔心計畫是否對原先環境有很大的影響。



剛買下土地時所做的簡單儀式。


花了幾天時間除掉比人還高的草。







備要蓋這座全人類共享的自主基地,
從好久以前就開始蒐集拆除房屋時將被丟棄的廢料,
或者直接拜託工地讓我們自己做拆除的工作,
到現在也是一樣,有時候靠自己談或者仰賴他人介紹,
城市中舊眷村、樣品屋、接待中心何其多,
沒有受到妥善照顧就要被拆除。
雖現在只能盡量讓資源能夠被利用,但等我們壯大,
讓所有人都有共同要保護的意識,
就能想辦法讓所有停擺廢棄的空間動起來。

初期也因為工具等資源不足,用人力拖拉的方式,
將蒐集十幾年累積下來的廢料載進基地,開始搭設臨時工寮。






工寮與小屋完成。














因艸田空間平時就有接待沙發客,
有時遇上沙發客碰巧有一段的空閒時間,
便抓進桃米一起做些零星工作,
國際性的推展與資訊流通,也是靠他們!


Related Posts:

  • 開墾紀實(往相簿連結) 之一 紙寮坑藝術農工場(前部曲2008-) 之二 開墾日記(2011-) 之三 紙寮坑藝術農工場建築計畫:懶人包 點選連結前往相簿。 … Read More
  • 造一個自己的故鄉 我們長在一個輕飄飄的年代,周遭的物開始失去真實的質,佯裝營養的化學肥料日以繼夜不停澆灌的年代。 一個後現代的當代,一部書完成,一套假說成立,一種經濟循環正式獨立,預告接下來在他們眼皮下吐納過的人們,都得倚著空氣呼吸長根,以薄弱的自我空虛膨脹,顛倒陰陽,在有一點點不對勁和疑惑的時候,趁著… Read More
  • 開墾紀實-3 包下這次工程的師傅姓宇,我們都叫他宇師傅。 只要一講到天王星,就知道是做螢火蟲復育的鐵工宇師傅了。 當初三家鐵工估價,從500萬到200萬都有,宇師傅知道我們要做的事情, 便鼎力相助,知道我們籌錢辛苦,便當「自己」的事情在做。 清空後往下打地基 開始灌… Read More
  • 開墾紀實-1 源起-精神說明文 九年前,先後到太平、大坑等山區踏查過, 原先相中日月潭邊(文武廟旁)的一塊斜坡, 因唯一通道是長達365階的樓梯,怕搬運建材不易,便放棄。 朋友轉而介紹另一塊位於桃米社區中, 一旁有紙寮坑溪流經的荒廢水稻田, 山坳中有微風吹過,並且小溪即是附近村落取水來源… Read More
  • 開墾紀實-2 離農舍的勘驗日期越近,就得開始規劃建設計畫, 臨時搭建的小屋要先拆除掉,為正式建物準備清空基地。 便於日後吊車好通過,2014前半年便開始想辦法拓寬道路。 基地正建設… Read More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