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,年初三至初九,在紙寮坑藝術農工場發生的「苗.春祭」,是讓散佈各處的藝術工作者聚集、互相激盪的祭典。七天的時間、甚至往前推兩個月的場地整建,就不停醞釀與召喚世界各處擁有這樣特質的人:以身體勞動為基礎,有物質運用的熟練(建設場地)、對人物流動的敏感應變(活動籌備)、環境掌握再造的能力(地景藝術)、長期練習累積的才藝展現(表演藝術、工作坊)…等。
這樣擁有各種特長與基礎勞動力投入,並能透過不同介質創造出文化之精神性展現的藝術工作者,在苗春祭七天用農工場已有的豐富自然資源呈現作品,互相分享交換、觀看彼此經驗,甚至交融再構,不管聲音、行動、影像…等,各種領域界線的消融感,也發生在透過不同管道而來的參與者身上,某個片段或者情境,觀者進入角色轉換,變成舞臺上的動者,有能動性的參與者在這樣的場域,都能嘗試撐開自己的空間,依循內在與環境的脈動,自由的選擇想被安放的位置,這是苗春祭在「打破舞台界線」上所做的實踐。
紙寮坑藝術農工場作為苗春祭的場地,以農工場的固定資產,提供遠道前來的藝術工作者活動期間掛單、休息,讓利出「住宿營收」,做為支持促進各類型表演者創藝交融以及自然有機農法、土地正義、人權工作等各領域沉潛工作者經驗交流、學習機會的初衷。期待藉由一年一度的聚合、盡早召喚出臺灣自主文化的合作機制。
苗春祭期間,創造出來的文化景象,不論照片、影像…等,都將採用創用CC授權─姓名標示─非商業性,著作的使用權利,全然保留於著作權人手中,任何「合理使用」之外的利用,使用者應該跟原著作權人討論,才可進行。這也是為最基礎視覺傳播流通做的努力。
至於春祭做為新世代主體文化祭典,吸引來的旅遊營收,將有效益的注入土地,做為長期經營而且觸發更大聚合的能量,苗春祭的各項機制,也是依此共享精神設計制度,門票收入分為五等份(表演藝術、籌備工作-一般勞務(包含事前*及活動期間)與活動維護、場地消耗、視覺美術、流動支出),試著突破當今個人主義盛行的消費世代,各領域藝術工作者失去練習「合作成為一個整體」的機會,在苗春祭七天的專案活動中,每一個項目都得平等且互相依存、不得缺漏,這也提示了苗春祭在生活、環境、文化、飲食、經濟、政治、藝術、人文…各面向的完整性。
在此篇文章最後,公告2016年苗春祭的門票收入與工作/表演者時數的表列,百忙中時數的紀錄也許些微出入,如有異議,歡迎來信mellowartlabor@gmail.com向我們反應,謝謝!
2016苗.春祭 各項數據統計結果 (點擊連結觀看表單)
- 門票總收入及購票名單門票總收入75600元,售票張數85張
7天參與活動人員總數575人次,用餐數總計999餐
- 工作人員(建設期+七天活動期間)總時數
- 表演總時數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