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所有紙寮坑藝術農工場的一切都是積少成多,從物質到蘊積的能量,在最沒有資源的時候,用自己的身體和時間,一件件摸過修過,也一一交手碰撞過。 當我們是個體,對物質的慾望、需求得單打獨鬥才能達到平衡;而當我們成為我們,便能把彼此重疊的部分留存,擴大的部分順著勢一同去努力拓展,也因為我們是我們,就會計較每一分毫的進步與損失,小至滿足自己在社會上的封閉系統,大至照顧好整個台灣甚至地球。這是我們想辦法求生存與建立制度、發展組織最重要的目的。 我們於2015年春天對外開放,附近有著名景點桃米生態村、紙教堂…等,常是遊客駐留的地方,嘗試往集體生活工作場的方向邁進,未來或許藝術村的方式繼續耕耘,開放任何形式的勞動/藝術/實驗工作者進駐園區,也持續歡迎有意願想與我們一同工作的朋友們自我推薦,成為夥伴,加入園區建設與經營行列!
有志成為工作夥伴嗎?
場地使用辦法
Paper...